工作动态
科技创新 打出“盟、榜、带、群”组合拳
来源:抚顺日报浏览:3842次'时间:2021年11月22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建设创新抚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加快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建设人才高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高质量推动抚顺转型振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创新管理服务,打出“盟、榜、带、群”科技创新组合拳,即通过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实施“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工程,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为建设创新抚顺做出新贡献。

创新载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立足抚顺产业需求,争取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究中心、实验室落地;推动现有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以创新成果提升产业竞争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赵晨阳表示,力争在未来五年内,跑出创新载体建设“加速度”。

“十三五”期间,我市促成300余家企业与30多家大学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我市成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9家单位成为“省级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和辽宁省固体废弃物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抚顺。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抚顺)分平台、启迪之星(抚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投入运行顺畅,在推介项目、募集资金、科技研发、成果转换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也为创新抚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赵晨阳表示,今后,市科技局将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创新载体平台、中心、基地,切实提升科技研发、课题攻关能力,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链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

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制度,推进核心技术研发与更多科研成果沿产业链转化,完善创业创新的政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创新链同服务链深度融合。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注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9家、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合作社)59家,“瞪羚”企业11家。赵晨阳介绍,到2025年,全市打造科技型领军企业达到5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4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省级“雏鹰”企业1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

受访者表示,聚焦“六大产业”中“卡脖子”难题,继续实施“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制度,设立课题和项目,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张榜招贤,由揭榜人挂帅出征,组织科技攻关,引进更多更好的专家团队、经营团队,共同打造产业带、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我市依托科技创新,实现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

人才培养引聚步伐加快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实现政策引才、产业聚才、事业用才、服务留才。突出务实管用,为人才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力。实施“抚顺英才计划”,开展“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落实柔性引才举措,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亮化“抚顺工匠”品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市出台并实施《抚顺市聚集人才若干政策规定(试行)》等政策措施,引进研发团队18个,年均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达到200余件、年均引进外国高中端人才100人次。派驻农村科技特派团16个、科技特派员580名,选送510名农民上大学,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创建省级星创天地13家,创建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59家,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170项,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55项,农业科技创新日益活跃。受访者表示,“十四五”期间,继续出台并实施相关政策,引进各级各类人才,亮化“抚顺工匠”,培育乡土专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